10月30日,2024图书馆学研季系列活动之“国乐讲坛”第二场讲座在期刊阅览室如期举办。本场由我院音乐学系商树利教授担任主讲,题目为《研读文献资料 分析音乐本体——以京韵大鼓曲目<迎春曲>的词曲编创为例》。活动由高萍馆长主持,我院师生4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本场讲座,商树利从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理性思辨能力与音乐本体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入,从一本孟然整理、骆玉笙口述的《檀板弦歌七十秋》(1993年版)的文献着手,以书中由田维贤作词、骆玉笙创腔的《迎春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考证和音乐本体对比分析方法,从曲目创作时间初探、曲词创作技法解析、唱腔创作技法探秘和价值与影响力判断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该京韵大鼓曲目,并以此探究音乐院校开展“曲艺音乐”课程思政的素材与路径。
商树利通过对《迎春曲》的重新考证与剖析,认为这一作品的艺术性并不逊色于骆玉笙先生其他的京韵大鼓作品,该作品既蕴涵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特质,又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共存的特征。同时,他对该曲被淹没在时光中未能被传唱,也未能引起学界及评论家重视而颇感遗憾。以此研究为例,商树利认为音乐学(曲艺音乐分析)的教学方法,既要强调“口述史”等文献研读的必要性,同时还应倡导音乐本体分析不可或缺,应实现研读与分析并重。
整场讲座内容详实,精彩纷呈,特别是在骆玉笙如何借用、吸收、融汇了歌曲、弹词、京剧的旋律素材,以及其在节奏、节拍处理上如何创新等部分,商树利的分析与讲解尤为精彩独到,他一边分析、讲解,一边范唱,十分吸引现场观众的聆听兴趣。通过讲座,商树利作为一名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路径不断探索的责任和精神,作为一名学者,其自身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充满解惑渴求的内在动力,都给现场师生以深深感染和鼓励,其博学勤思且善于探究的治学风格为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讲座是商树利自2010年“国乐讲坛”活动创立以来,时隔九年的第六次倾情献讲,为此,商树利在讲座最后不无感慨时光荏苒,他感谢与“国乐讲坛”的缘分,感谢“国乐讲坛”这一图书馆创办的学术讲座平台对他的锤炼锻造,并对两任馆长对他的大力扶持与鼎力相助表达感谢。
文/王洪、李澄
图/宗晓宁
初审初校/岳磊
复审复校/王华
终审终校/高萍